大豆霜霉病的防治
編輯:2023-09-04
(1)為害癥狀
大豆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,帶菌種子直接引起幼苗發病,當幼苗真葉展開后,從真葉或其它復葉葉片莖部開始沿葉脈出現大片褪綠斑塊,以后全葉變黃枯死。天氣潮濕時,病斑背面密生很厚的灰白色霉層,受害重的幼苗生長矮小,葉皺縮以至枯死。成株期復葉上的病斑散生,病斑呈現圓形或不規則的褪綠黃斑,后期變成黃褐色不規則形或多角形枯斑,病健部分界明顯,發病重時很多病斑可匯合成更大的塊狀病斑,其病斑背面也布滿灰白色霉層,病葉枯干后可引起提早落葉。
(2)發病條件
大豆霜霉病是以氣流傳播為主的多循環病害,與氣象條件、品種抗病性和菌源數量關系密切。帶菌種子是霜霉病的主要初侵染源,而發病期多雨、濕度大、溫度高低交替發病重,苗期發病與土壤溫、濕度關系密切,早春土壤溫度低利于發病,一般土壤溫度15℃時,幼苗發病率為15~20%,20℃時僅為1%,25℃以上不發病。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是霜霉病流行的重要因素。
(3)防治措施
a.選用抗病品種:應選用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優質、高產品種。
b.合理輪作:應與禾本科作物如麥類、玉米、谷子等采取3年以上輪作。
c.藥劑防治:在發病初期,每公頃選用72%克露可濕性粉劑2.5~2.8 kg,或722 g/L普力克水劑0.9~1.5 L,或64%殺毒礬可濕性粉劑2.5~3 kg,根據病害發病程度,間隔7~10天噴施一次。